欢迎您,访问中国双拥网

全国双拥办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收藏本站

辽宁省丹东市聚焦实现“五转变” 推动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

  丹东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色的热土,拥有良好的拥军优属传统和双拥工作基础。近年来,丹东市大力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承“英雄城市”红色基因,适应新时代要求,贯彻“五转变”理念,推进全市双拥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向更新领域拓展。

辽宁丹东.jpg

  一、“阶段性”向“常态化”转变。落实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制度,不断推进全市双拥工作常态化发展。每逢重大节日,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带头走访慰问驻军部队;开展“9·30”烈士纪念日活动,各级主要领导及军烈属、老战士、机关干部、驻军官兵和学生等各界代表参加,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每年新兵入伍、老兵退役期间,军地有关单位隆重举行仪式,向应征入伍青年表示祝贺,向退役老兵表示敬意和祝福。2021年,向辖区立功受奖人员送喜报总计370余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关爱功臣模范的浓厚氛围。

  二、“物资型”向“项目型”转变。在全市广泛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扎实开展赠送爱心“医疗包”、专场招聘会、军地鹊桥会、保障军人合法权益等活动。全市各级累计为驻丹部队赠送红外线体温枪、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驻丹部队始终践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特别是在扶贫帮困工作中,驻丹部队官兵和民兵出动2万余人次、车辆300余台次完成参建支建、抢险救灾,处置火情、灾情等任务60余起,各部队帮扶贫困户401户、1071人脱贫摘帽。

  三、“碎片化”向“制度化”转变。先后出台《丹东市拥军优属实施细则》《丹东市2020-2023年双拥工作规划》、《关于推进驻丹部队精准脱贫工作落实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使双拥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让依情双拥与依法双拥得到有机结合和统一。按照“安置有岗位、就业有保障、入学有优待”标准,让“三后”变“三先”,实现了部队、接收单位和退役军人“三满意”。巩固官兵“后院”,开展“助力军嫂再就业”工程,印发《丹东市“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实施方案》,平均每年为430余名待就业军嫂发放生活补贴,对口安置随军随调家属30余名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无工作的军属推荐就业并由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制定《丹东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按照军人意愿优先选择公办幼儿园,并在学费上给予适当照顾;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级中学,同等条件优先录取;军人子女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以在全市范围内任选学校。

  四、“优先型”向“优待型”转变。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防和军队改革相衔接、与服务对象贡献相匹配的优抚安置工作新格局,顺应广大优抚对象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积极营造爱国拥军、尊重优抚对象浓厚社会氛围。社会各界主动关心军队建设、关怀军人、关爱军人家庭和优抚对象,推出涉及后勤保障、法律援助、褒扬激励、优先优惠、退役安置、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教育培训等一系列优待项目,进一步增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政府主导”向“社会联动”转变。不断巩固和扩大双拥工作的社会基础和覆盖面,逐步形成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各部门广泛参与,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群众性双拥活动的工作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950余个,其中市级服务中心1个、县级服务中心6个、乡镇(街道)服务站90余个、村(社区)服务站860余个,为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更多更好服务。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节日拥军等系列活动,涌现出许多双拥学校、双拥出租车队、双拥体检中心、双拥企业、双拥合唱团等创新品牌,不断推动新时代双拥事业迈上新台阶、谱写新篇章。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全国双拥办双拥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55号(全国双拥办) 邮编:100035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3597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6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