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奋力争创甘肃省双拥模范城
定西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被誉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红色文化、红色印记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定西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团结凝聚广大军民赓续发扬双拥优良传统,不断探索新思路、培育新亮点、打造新品牌,持续谱写双拥工作新的篇章。
强化组织领导,机制保障坚强有力。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商讨研究。成立市、县区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军地联席会议。成立市、县、乡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2100余个,120余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970余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550余人,制定出台《关于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推动全市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意见》等“一个意见、两个标准、三项规则、五项制度”的“1+10”双拥工作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双拥创建工作合力,为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紧盯所急所盼,确保政策落实见效。全市按标准足额发放抚恤补助资金、医疗补助,发放大学生入伍奖励金。为现役军人立功受奖送喜报1130余人次。安排1000余名军人子女入读公办优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100余名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现役军人子女享受中高考优待政策。加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举办“直播带岗服务老兵”、“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退役军人及军属专场就业招聘会70余场,举办示范性培训班6期,培训2100余人。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全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创新推出“拥军创业贷”等36项创业扶持优惠政策,“拥军创业贷”融资品牌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推广。
创新载体方式,双拥共建广泛深入。每逢春节和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市县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累计为驻地部队和4100余名优抚对象送去慰问品。新冠疫情期间,市县区领导慰问本市7位赴鄂军队医务人员家属,并送去慰问品,体现了民拥军、军爱民的深厚情谊。成立定西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发展会员70余个,为社会化拥军提供有力支撑。紧紧围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目标,开展“千城万店拥军优属”、“情暖老兵·关爱帮扶”等社会化拥军活动30余次,筹资慰问驻地部队和优抚对象,渭源、漳县首批20余家拥军企业签约授牌。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教育、送科技、送文化、送医疗等群众性、行业性拥军活动200多场次。
发扬优良传统,拥政爱民卓有成效。军分区和驻定部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先后为9个结对帮扶村投入帮扶资金,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项目30余个。军地共建“双拥林”10余处,累计植树造林3500余亩、栽植树木30余万株,助力“绿满陇中”行动。漳县、岷县“8·10”洪涝灾害发生后,驻定部队第一时间组织专项救援队奔赴灾区开展救灾安置工作。为有效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全市开展安全、应急防控、防汛、抢险等各类演练200余次,累计出动官兵1.3万余人次。新冠疫情期间全市1.2万余名退役军人和民兵参与疫情防控,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用好红色资源,爱国崇军氛围浓厚。出台《定西市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若干措施》,完成13个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接续开展“十个一批”军民共建提质升级工程,全市新建改造双拥路(街)、文化广场、长廊20余处,打造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余处、拥军医院10余家、少年军校和“八一”爱民学校10余所、双拥精神文明示范点10余个,在城乡主干道、部队营地和车站、景区、医院、商场等服务单位窗口设置双拥宣传灯箱、标牌1800余个。通渭县建成再现红色革命历史的“红军长征公园”,榜罗会议纪念馆、岷州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累计举办国防教育报告会、国防知识宣讲、军营参观日等活动40余次,每年清明、“9·30”烈士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组织党政军、机关团体、退役军人、军烈属、师生群众等2万余人次开展公祭活动。先后举办两届定西“最美退役军人”宣传活动,选树先进典型20余位,2名个人和1名志愿者集体荣获陇原“最美退役军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