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双拥网

全国双拥办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收藏本站

云南省蒙自市双拥创建工作综述

  



  



  



  



  



  这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积淀的边陲重镇,它是我国西南内陆通向中南半岛地区的“咽喉之地”,处于辐射国内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两大“扇面”的交汇点、昆河(昆明—河内)国际经济走廊的中心节点,占据战略要冲,素有“中国兵城”之称……


  这是一片激情涌动的年轻热土,它是“中国过桥米线之乡”“中国石榴之乡”“中华特色美食名城”,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国西部最具特色城市”、“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旅游城市”等等荣誉称号……


  当时光聚焦2016年7月29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来喜报,一个重量级城市品牌——“全国双拥模范城”又为这里增添荣耀。更令人赞叹的是,这已是它成功实现“三连冠”。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作“滇南明珠——蒙自”。


  创新双拥工作 创造跨越发展新动力


    蒙自是我国西南内陆通向中南半岛地区的咽喉,处于辐射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两大“扇面”的交汇点、昆(明)河(内)国际经济走廊的中心节点,是云南乃至大西南连接东南亚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交通枢纽。现辖区共有18个驻军单位,为全国驻军最多的县市之一。在蒙自这块22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苗、壮、回、哈尼等19个民族,总人口41.72万人。


  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人口结构分析,要维护边疆稳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实现提质提速、跨越发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蒙自市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始终把国防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提出了“围绕发展抓双拥、立足双拥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的双拥工作思路,明确了“军民为本、特色双拥”的创建目标,提出并坚持做到了“一个围绕、二个同步、三个纳入、四个必须、五个支持、六个到位”。“一个围绕”,即围绕创建全国和省级双拥模范城目标开展双拥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意见》、《蒙自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蒙自市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三个指导性文件。“二个同步”,即双拥共建与文明城市创建同步开展,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同步开展。“三个纳入”,即双拥工作纳入军地总体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纳入军政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纳入单位评比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四个必须”,即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必须有双拥工作部署;党政军主要领导必须参加双拥活动,指导、督促双拥创建工作;年度工作检查和考核必须有双拥工作内容;每年重大节日必须有双拥活动。“五个支持”,即驻蒙部队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抢险救灾、科技支农、扶贫帮困、希望工程建设。“六个到位”,即双拥工作必须组织机构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运行机制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工作人员到位、督促检查到位。


  每年的8月1日,由蒙自市双拥办、蒙自市志愿者协会和蒙自市教育局牵头,分别在南湖广场、红河广场、五大中心和各个小区、校园、农贸市场门口发放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宣传资料,并通过图片巡展、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将市区以双拥进行命名的拥军路、鱼水路、护国路、蓝天路以及城区天马路、银河路等主要街道的522块道路标识牌,以及进出蒙自高速公路口的4块大型广告宣传牌作为双拥永久性宣传牌,全部更换了全新的双拥宣传内容,营造了“人人了解双拥、人人支持双拥、人人参与双拥”的浓厚氛围。


  蒙自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建设滇南中心城市的创新发展中,为国防事业动真情、办实事,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责无旁贷”——这已经成为该市党政部门的一致共识。蒙自市委、市政府和驻蒙军(警)部队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入推进双拥工作,走出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蒙自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促进了蒙自经济社会和部队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蒙自市双拥工作实现了7个百分百。即:转业干部接收安置率100%,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率100%,城乡三属人员抚恤补助按标准发放率100%,驻军连以上单位有电脑、图书室等科技拥军普及率100%,驻蒙部队官兵子女入学优惠率100%,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标准达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0%,城乡优抚对象参加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到100%。蒙自军分区被总参谋部表彰为“全军政工网优秀网站”,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2013”国际特种兵比武竞赛中,他们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空军某部队被解放军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师”称号;武警某部队被授予“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驻蒙军(警)部队2014年有863名个人分别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82名个人受到大军区以上表彰。


  自1998年以来,蒙自已连续五届被表彰为“省级双拥模范县(城)”,2008年被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县”,2012年又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今年成功实现“三连冠”。“双拥模范城”已成为展示蒙自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在蒙自的发展历程中,双拥工作就像一支无形且富有魔力的指挥棒,凝聚着人心和力量,推动着跨越发展的步伐不断向前,让这颗滇南明珠沐浴日月光华,更加熠熠生辉。


  悠悠鱼水情深 军民和谐共振


    “再紧不能紧国防,再苦不能苦军队”。近年来,蒙自市党政领导班子始终把国防建设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急官兵之所急,忧官兵之所忧,想官兵之所想,把双拥工作当成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始终把为驻军部队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提升部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为部队和优抚对象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军民共建的光荣传统在蒙自被年复一年地传承并创新着。


  2012年以来,为确保部队“拉得出、联得上、打得赢”,该市先后出资2500余万元,帮助驻蒙部队解决了营房改扩建、出营通道、民兵训练基地、现代化消防车和指挥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蒙自驻军多,军转干部、士兵(官)、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就业压力相对较大,这些问题涉及官兵切身利益,关乎部队稳定、国防巩固和社会发展,对此,蒙自市积极推行“就业安置、扶持就业、双向选择、有偿安置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安置就业办法,自2012年以来,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56人,退役士兵647人,安置率多年保持100%。同时,在驻蒙军人子女优先入学入托、随军随调家属就业安置和各项优抚政策落实等方面均达100%。


  全市在金融、卫生、车站、景区、收费站等服务窗口,积极开展“军人优先”、“军人优惠”活动,实行现役军人和残疾军人免费乘车优惠政策,共为驻蒙部队官兵办理爱心卡800余张。每年开展一次“军地情缘”联谊活动,主动为部队大龄青年搭建交流平台,4年累计为驻蒙部队36名大龄军官找对象牵线搭桥。


  为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建设,蒙自市先后制定出台了《蒙自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蒙自市拥政爱民若干规定》、《蒙自市义务兵家属优待办法》、《蒙自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蒙自市双拥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蒙自市双拥工作五项制度》、《蒙自市议军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使双拥工作有章可循,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该市市委、市政府对新兵入营后的回访、驻训民兵慰问早已形成了常态,同时,在每年元旦、春节、“八一”、中秋期间,市委、市政府都要开展走访慰问部队活动,多次赴“两广”、西藏、迪庆、普洱、丽江等地走访慰问执勤部队和蒙自籍官兵,极大地鼓舞了执勤官兵士气。


  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处处传递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温暖。


  2014年8月,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


  灾情就是命令。武警驻蒙某部紧急出动1500名官兵,连夜赶赴地震灾区,展开救援工作。官兵们连续奋战20多个昼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铮铮誓言。在抗震救灾现场,到处可见感人肺腑的画面:


  8月7日,包谷垴乡一名安全转移出来的老人带着自家种植的巧家核桃,希望正在开展救援的驻蒙某部官兵能够收下,被官兵婉言谢绝……


  8月8日,驻蒙某部15名官兵深入震中孤岛鲁甸县龙头山镇银屏村,帮助转移银屏村的受困群众。官兵背着85岁的失明老人陈国文往外转移……


  8月10日,在下大坪村一间倒塌房屋的废墟上,“攻坚英雄连”战士正专注的从废墟中,将灾民被埋粮食一粒粒刨出……


  2012年蒙自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时,驻蒙部队官兵主动奔赴抗旱救灾第一线,并捐资120余万元,出动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近2万余人,出动车辆5000余辆次,无偿为受灾群众送水3.2万吨,解决了3万余人和5.7万牲畜的饮水困难。


  部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驻蒙部队子弟兵牢记人民军队宗旨,“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树立了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近年来,驻蒙部队广大官兵同市委、市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虽然官兵不断交替更换,但拥政爱民、热爱蒙自、建设蒙自、振兴蒙自的饱满热情始终不变,同蒙自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始终不变,想政府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高尚品质始终不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部队官兵的身影。抗洪(旱)救灾前线、抗震扑火现场、清淤排危工地、面山绿化等处处洒下了人民子弟兵的鲜血和汗水。


  2012至2015年间,驻蒙部队在各类抢险救灾中,累计出动官兵9万余人次,车辆9940余辆次,参加抢险救灾450余起,扑灭森林火灾30余起。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活动中,驻蒙部队关心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先后出资建盖希望小学3所,捐赠电脑100余台,音像设备26套,各类书籍10万余册,资助失学儿童1万余人,帮助500多户群众脱贫致富;各部队共计捐款200余万元,支持地方用于抢险救灾、扶贫济困。受外来人口增加的影响,蒙自治安压力增大,蒙自驻军积极参与“平安和谐蒙自”建设,与驻地政府联防联治,共同组建治安巡逻队6支,先后出动军警力量2.5万余人次,制止违法犯罪活动890余起,为第二故乡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在诠释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深情。驻蒙部队无处不在的真情,已经完全融入了平安蒙自、和谐蒙自、幸福蒙自建设的浪潮中。


  军政军民团结 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发展进程中,蒙自坚持“军民融合、服务发展,以人为本、深化创建、统筹协调”的工作思路,以大力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兼顾地方发展和军队建设,加大军地互办实事力度,促进军地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双拥工作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发展、提高全市双拥成果,为实现强军富民目标、构建平安和谐蒙自作出新的努力。


  创新活动,不断拓宽军(警)民共建新领域。按照“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的要求,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基层的创建活动,坚持把国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积极探索在非公经济领域开展军民共建的新路子。一是以军(警)民共建共益、互帮互助为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双拥共建实践活动和维护军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学习型、科普型、环保型、健康型、和谐型、安全型”特色社区活动。军民共建对子签协议率要达到95%以上。三是以开展军民共建文明学校为依托,不断整合教育资源,逐步理顺关系,推动少年军校整体建设,少年军校数量不少于全市中小学数量的50%。四是切实加强对军民共建的组织领导,把握政策界限,创新活动方式,实施分类指导,强化四种观念,即:强化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观念;强化以情双拥与依法双拥相结合的观念;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观念;强化讲求质量、注重效益的观念,确保共建活动取得实效。


  军地互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军民鱼水之情。一是大力推进广大人民进军营系列活动,把科技书籍、法律服务、健康咨询、社区服务、企业慰问、文艺团体、青年联谊、书画创作、新闻媒体送到部队,各单位、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着重开展好一、二项符合本单位特点的进军营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更好地为驻蒙部队官兵服务。二是完善落实优待抚恤政策。认真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四种”保障机制(优待抚恤、医疗保障、临时救助、城乡低保),组织机关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一帮一”活动,解决好优抚对象的生活、住房和医疗问题,提高优抚保障能力;转变军休服务管理职能,创新服务保障方式。发挥军休干部“红色宣讲团”的作用,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三是继续做好安置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复转军人安置工作的政策法规,采取安置就业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法,积极推进安置改革,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安置方式多元化、市场化,创造性地做好安置工作,确保军转干部、复退军人、随军家属安置和军人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四是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继续坚持在“八一”、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部队活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为部队办实事的工作方案,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


  驻蒙部队发挥部队优势,积极参加蒙自绿化美化、环境整治、护林防火等公益劳动。积极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军人道德规范“双实践”活动。选拔优秀的教官完成少年军校的军训任务。以兴教助学为重点的希望工程,以文明服务、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工程,以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德育工程,树立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圆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第二故乡作贡献。


  “绵绵无绝双拥意,念念不忘鱼水情。”蒙自市委、市政府高举双拥旗帜,紧紧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个根本,以创建新一轮全国和省级“双拥模范城”为目标,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摆在关系全局的高度来落实,当做执政为民的工作重点来实践,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落实、高标准推进,狠抓机制建设,提升工作标准,注重实效,巩固成果,创新发展,构建和谐,促使双拥工作水平大幅度提高,有力促进了国防实力和地方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不断战胜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蒙自争创全国和省级双拥模范城的过程,就是这种伟大力量不断迸发的进程,也是军民共同奋斗的历程,它凝聚了军地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41万蒙城儿女与人民子弟兵一道,共同谱写着、吟唱着这首蒙城双拥曲。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全国双拥办双拥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55号(全国双拥办) 邮编:100035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3597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6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