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双拥网

全国双拥办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收藏本站

裴金佳:守正创新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习时报》2025年3月31日第1版发表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署名文章《守正创新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


守正创新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裴金佳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新时代新征程,党、国家和军队建设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双拥工作必须发扬优良传统、勇于创新实践,充分发挥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双拥工作使命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在地方工作期间,坚持把拥军优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倾注了大量心血。特别是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他赋诗《军民情·七律》相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双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多次出席双拥重要会议、参加双拥重大活动,亲自谋划设计、部署推动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对双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于地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发挥双拥工作联系军地军民的桥梁纽带作用。

  关于目标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根据时代变化和工作要求,不断改进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水平;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军的责任,也是全党全国的责任;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关于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需要双拥工作给予有力配合和支持;要把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做好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医疗扶持、支援新农村建设等工作。

  关于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部队多办好事、实事;部队的同志要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积极支持和参加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彰显着军队统帅对人民子弟兵的殷切期许,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双拥工作的科学指引,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传承赓续双拥工作优良传统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顾和总结军民团结奋战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双拥工作光荣传统,对于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双拥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从工农红军离不开工农群众思想的提出,到抗日战争时期双拥活动蓬勃发展,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双拥工作理论不断完善、内容不断拓展、形式不断创新,都离不开党的科学引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在推进强国强军伟大征程中团结奋进,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国防和军队改革等任务中密切配合,军政军民团结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和加强。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双拥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双拥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军政军民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

  服务工作大局。双拥工作历来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率先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军民携手开荒生产、抵御外侮,汇聚起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磅礴伟力。解放战争时期,双拥工作成为战略支点,广泛组织土地改革运动,数百万群众推车送粮支援前线,有力保障了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军队积极参与治水垦荒、边疆开发,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战略重心转移。改革开放时期,军队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地方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助力部队百万大裁军、提升战斗力。进入新时代,双拥工作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军地多领域联动,在促进战斗力生成、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合作不断深入,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合力。历史充分说明,只有牢固树立服从大局、服务中心的意识,双拥工作才能保持永久生命力、迸发时代最强音。

  发挥军地优势。双拥工作是实现军地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革命战争年代,军队需要兵员和给养,人民群众需要解除压迫,在双拥工作推动下,军地双方有效融为一体。和平建设时期,军队要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地方要搞好经济建设,各级双拥工作机构积极协调,在脱贫攻坚、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军队人力资源优势,在军队演习演训、军人退役安置等方面有效挖掘地方资源优势,实现了合作共赢。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双拥共建、军民融合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践证明,双拥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军地双方各自优势,实现军地互动、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同向双赢,产生“1+1>2”的效果。

  建强组织体系。革命战争年代,各根据地通过有组织的慰问、联欢等形式,密切了军队与政府、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组织了爱国拥军活动,1963年原总政治部和财贸办公室联合开展了“学习解放军”活动,1991年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拥工作开启了新篇章,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挂牌成立,组织指导全国拥军优属工作,从国家到省、市、县,各级双拥工作机构不断完善,形成军地相互支持、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建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配合、群众参与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工作统筹、组织协调,是做好双拥工作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灵活方式载体。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形成,从军民大生产运动到“拥政爱民”“拥军优抗”运动兴起,从动员翻身农民参军到组织广大群众支前,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行业部门特色双拥到双拥模范城(县)创建,从科技拥军、智力拥军到“城连共建”“城舰共建”,集中反映了双拥工作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需要,都是牵引和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发展的有效形式。历史昭示我们,双拥工作需要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有效平台,时代发展也必将催生更多富有特色的生动载体。

  紧盯时代要求大力改革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双拥工作机制”作为重要改革举措写入《决定》。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不断改进创新、与时俱进。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作为全国拥军优属工作的组织指导部门,在创新双拥工作中肩负重大责任,必须发挥更大作用,为持续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施更加有力的思想政治引领。双拥工作是党的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必须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切实把广大军民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推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军地联合攻关,引导广大军民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做好双拥工作。增强宣传教育实效,积极探索网络技术赋能、军地联学联育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增强广大军民的家国情怀和国防观念,确保军政军民紧密团结、同心奋斗。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加强理论宣讲,创新基层服务中心(站)经常性思想教育方法,持续组织“老兵永远跟党走”活动,促进形成团结一心、携手奋进的向上向好社会氛围。

  建立更加完备的组织协调机制。双拥工作的实施主体包括党、政、军、民以及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只有科学组织协调,才能形成合力共为的良好局面。健全组织领导,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出来,完善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办公室职责和工作制度以及成员单位任务分工,构建形成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双拥办牵头协调,成员单位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强化协同合作,规范落实地方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等制度,探索跨地域、跨领域、跨系统军地协作新模式,走开集智攻坚、集约高效新路子。

  打造更加高效的拥军支前体系。拥军支前关乎军队战斗力建设,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聚焦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不断提高拥军支前工作质量和效益。加强平战衔接,着眼适应联合作战指挥训练体制需要,打造信息报送快捷通道、会商研判快捷平台、协调协商快捷模式、传达部署快捷渠道等全链条快速响应链。预储应急方案,按照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战后善后要求,推动拥军支前有效融入作战指挥链路,健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机制。厚植战备潜能,加紧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加快建设退役军人战备人才数据库,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深化科技拥军、教育拥军、人才拥军等活动,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助力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生成转化。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加强军供站、优抚医院、光荣院建设,提升平战结合保障能力。

  完善更加规范的运行落实制度。双拥工作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科学谋划设计、强力推动落实,确保党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注重顶层谋划,将重大任务纳入“十五五”规划、纳入军队现代化建设规划,确保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规划、协调发展。推动实事落地,完善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在拥军优属方面解决好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官兵关注的现实问题,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做好移交安置、重点优抚对象服务保障等工作;在拥政爱民方面助力完成好乡村振兴、稳边固边、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重大任务。加强工作指导,以创建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为抓手,督促各级各地落实双拥工作,做到领导重视到位、力量投入到位、资源保障到位、任务完成到位。

  营造更加浓厚的团结和谐氛围。随着军政军民联系越来越广泛,双拥工作要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调节军地关系、融洽团结氛围,为强国兴军提供有力支撑。加强荣誉激励,修订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努力推出优秀双拥文艺作品,树立做好双拥、创先争优的鲜明导向。加强军地联系,巩固深化“城连共建”“城舰共建”“情系边海防官兵”“聚焦一线、聚力解难”等活动,完善军地双向支持、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持续开展新兵入伍欢送、光荣牌悬挂、立功受奖报喜、退役返乡欢迎等工作,促进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社会风气。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全国双拥办双拥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55号(全国双拥办) 邮编:100035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3597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6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