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抗战老兵李友为有颗“中国心”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宿迁市宿豫区陆集镇党委书记郭磊一行日前到村里走访慰问退役老军人。在官庄村的一条水泥路上,只见一位老人双手摇着一辆三轮车缓缓向村部驶来,车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迎风飘扬,显得格外惹眼。车上老人李友为,今年90岁。当他到达村部时用布满皱纹的右手给大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李友为曾在华东军区20军173团任战士、班长等,在南京市西凉山战斗中荣立过二等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多次立功。
李友为老人1947年8月入党,他经常和乡亲们讲述那段刻骨的革命岁月,虽然老人如此高龄,但是讲到动情处依旧声音高昂,铿锵有力。
从军时代,李友为几乎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他在枪林弹雨中目睹了自己战友在敌人罪恶的子弹下一个一个倒下,他本人也经历过多次负伤。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战斗,他胳膊中弹负伤,拿不起枪来。眼看敌人火力越来越猛,紧急时刻,连长命令全体伤员先行撤离,自己带领其他同志掩护。他满含泪水地看着连长不愿撤退,连长高声厉喝:“快走!”他在其他伤员搀扶下得以安全撤退,但是后来再也没看到连长的身影。谈到这里,老人控制不住流泪哽咽。作为一名老战士,他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和平对他来说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含义。
1955年,李友为复员返乡,接着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他不居功,不自傲,与家乡群众一同生产、劳作。生产生活中,他积极肯干,勤勤恳恳,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深受村民们的厚爱。给村民最深的印象是,李友为老人走到哪里国旗就跟着飘扬到哪里。他的三轮车上,常年插着国旗,由此可见这位老人爱国情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年近七旬的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带领群众建大棚搞蔬菜种植。一开始有的村民怕亏本不敢搞,他就带头示范。村民们看他搞大棚种植蔬菜赚了钱,都纷纷效仿,他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不厌其烦地帮助村民解决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难题。村民种出来的蔬菜被一车车运往大城市。3年时间官庄村5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打响了蔬菜的牌子,四面八方进村买菜的车辆也多了起来,他就号召农户自发铺设组里的道路。集资难,他带头把钱交齐,并主动到农户家中帮忙做工作,得到村干部和村民的拥护。
作为一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老战士,李友为享受政府的特别照顾。但是他对吃穿住行从来没有特别的要求,以朴素的生活作风感召他人。作为一名老军人,他一辈子军心不改,总是给别人一种不折不扣的硬汉子形象。多年来,他积攒了不少积蓄,作为一个有5个子女的父亲,他没有把钱分给子女,而是默默地帮助本村的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于自己的善举,他从不对别人说,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李友为义务帮助单亲家庭孩子的事还是传到了他的家人耳中。子女报怨他不注意照顾自己,却把钱用来帮助其他人,但他仍“我行我素”,依然坚持关爱单亲贫困儿童。
今年7月1日,官庄村党支部举办了盛大的文艺演出,期间对盐城遭受龙卷风灾难的群众进行公开募捐。在这之前,李友为老人已私下里给灾区奉献了自己的爱心。但是这一天他仍旧摇着他的三轮车,冒着酷暑来到演出现场,手持国旗,向灾区群众再次捐款100元。
现在,李友为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但是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他说:“过去扛枪打仗是保卫国家,今天帮助他人是爱心奉献,做这样的好事我快乐。”(江苏省宿迁市双拥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