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40载 书写军民鱼水情
陕西省渭南市是一片革命热土,有着深厚的拥军优属传统。王友民是土生土长的滑南人,也是一名爱国拥军模范。他40年如一日,铁心向党、爱国拥军、热心公益,为驻渭部队官兵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帮助安置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300余名,培训退役军人1300余名,他创办的企业80%的员工都是退役军人或军属,当地部队官兵亲切地称其为“拥军经理”。
虽未穿军装,却把拥军当一辈子的事
1983年初,20岁的王友民来到东北打工,身无分文的他与两位工友在山中迷了路,一位退役军人李成祥收留了他们,不仅提供热菜热饭还介绍他们在林场务工,为他们凑够了返乡路费。“李哥和嫂子把家里的细粮留给我们吃,自己和孩子吃粗粮。”至今回忆起来,王友民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从那时起,王友民更是打心底里想和军人靠得近些、再近些。
1985年,王友民东挪西凑,买了台二手印刷机办起了印刷厂,企业越办越好,他想为部队做点事的愿望也愈发强烈。一次,王友民在为部队送印刷物品时,无意间听说两位军嫂因为随军后找不到工作缺乏归属感,和丈夫闹起了矛盾。“要不让两位军嫂到我厂里工作,让咱军人安安心心保家卫国。”王友民主动找到部队首长,沟通后才得知,有这样需求的军嫂不止两人。
然而,那时王友民的厂里只有一台印刷机,最多只能提供三个就业岗位。面对部队的需求,王友民克服困难,安排了六名军嫂到印刷厂工作。随着印刷厂规模不断扩大,他又陆陆续续解决了驻军单位十几名军嫂的就业问题,还多方协调把他们的子女送到附近学校上学。
协调安排工作,优抚烈士家属,帮助其子女上学,解决各种家庭困难,走访慰问老红军、老战士,组织党员职工与烈士遗孀子女结对帮扶……这些年,王友民持续关注着军人军属的大事小情,不求回报,无怨无悔。
如今,王友民那个昔日小小的印刷厂已蜕变为一家涉及物流、影视等业务的综合企业集团。“目前,我们企业80%的员工都是退役军人及家属,很多还担任中层以上重要职务。他们虽然退役了,但忠诚、担当的品质已嵌入精神和灵魂,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说起自己的“团队”,王友民欣慰又自信。在他看来,拥军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拥军永远在路上。他说,“我是一名不穿军装的‘兵’,将永远为拥军事业执好勤、站好岗。”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拥军形式
“拥军,关键是用情,多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这是王友民最质朴的想法。进军营,问需求,他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拥军经理”。
20世纪80年代,驻渭部队后勤保障水平较低。夏天,战士被蚊虫叮咬,他送去杀虫剂;冬天,他给后勤送去腌菜的缸。看到官兵宿舍墙皮脱落,他立即带领施工队进行整修。为丰富官兵精神文化生活,王友民设立专项基金为部队建设多功能文化室,组建“双拥”军乐队、锣鼓队开展专场演出。此外,王友民还捐赠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提升部队办公自动化水平……对他来说,只要部队建设需要,买再贵的设备也值得。
随着部队物质保障的不断改善,王友民的拥军路也从传统的过节时拥军向常态化拥军转变,从单纯的物质化拥军向物质精神文化立体式拥军转变,拥军对象由驻军部队现役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向边防战士和烈士的父母、配偶、子女全覆盖转变。
如何与时俱进推动军民共建、助力国防事业,是他近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在王友民看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拥军也要与时俱进。
军民携手回馈社会。王友民与驻地部队签订了军民共建渭南市朝阳大街协议。企业出资修建候车亭、站牌护栏等公用设施,驻地部队负责定期打扫街道卫生、维护设施。如今,朝阳大街已成为渭南市设施齐备、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双拥文明示范大街,被命名为“军民共建大街”。
“我们还将在渭南各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另外,在驻渭部队设立奖励基金,鼓励在部队中有升学和考技术意愿的现役军人继续深造、保家卫国。”谈起未来,王友民有着不少拥军新点子,正在着手实施。
培训+培养,把企业变成退役军人及军属的“大学校”
为了培养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更多人投身拥军工作,2013年8月,王友民建成渭南容厦双拥展览馆,今年6月完成改造提升,从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共建等层面展现不同历史时期军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场景和故事,向社会免费开放。
目前,渭南容厦双拥展览馆已经成为渭南地区双拥主题的标杆品牌,在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王友民介绍,“我们还与渭南师范学院等大专院校达成共识,充分利用双拥展览馆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拥军宣传,进一步激发全民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的热情和责任担当。”
王友民密切关注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除了主动在企业内部创造就业机会,他发现,许多退役军人在求职就业中缺乏专业技能。为此,他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聘请专家为退役军人开展免费培训。多年来,通过培训走出去的退役军人1300 余人。
在王友民看来,为退役军人提供学习机会和干事创业的舞台,是新时代拥军工作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优秀员工从容厦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他们也力所能及地拥军优属,服务社会。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向部队输送大批优秀青年,是强军兴军的重要基础。浓浓的拥军情成为容厦企业文化的内核,在王友民的感召和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参军成了容厦不少员工子女的自觉行动。
“拥军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做的就是用自己这团火,点燃一个又一个火把。我会继续在拥军路上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尽最大努力为拥军作贡献。”王友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