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双拥网

全国双拥办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收藏本站

淮安市积极探索社会化拥军新路径

  近年来,淮安市在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阶层中建立拥军优属社会组织,配合各级双拥主管部门把拥军优属工作向企业拓展,向基层延伸,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社会化拥军的新路径。

  一、成立社团组织,贴近服务对象,扩大拥军优属覆盖面

  2003年6月,淮安市拥军协会(后更名为爱国拥军协会)和属下的淮安市大中专院校拥军分会、淮安市大中型企业拥军分会成立。2013年相继增补了文艺界和民营企业2个拥军分会。2004—2012年各县(区)相继成立了“双拥协会”、“爱国拥军协会”等社会拥军优属组织。2013年起,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成立“拥军优属服务站”和“拥军优属服务队”,至2016年底,淮安市8个县(区)、130个乡镇(街道)、1955个行政村建立拥军优属组织。该市依托拥军协会组织开展慰问驻淮部队、服务军烈属等活动;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拥军优属服务站(队)直接服务军烈属等优抚优待对象。至此,淮安市实现了拥军优属服务组织无死角全覆盖。

  二、注重业务指导,积极开展活动,延伸拥军优属新触角

  社会化拥军优属工作面宽、量广,千头万绪。该市在组织调动社会化力量拥军实践中,因地制宜,总结了四条原则。一是集中组织、互不干扰原则。为不影响部队的军事训练和日常工作,市双拥办组织86个市直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与驻淮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截止2016年底,该市16年来共为驻淮部队办实事数千件,解决了驻淮部队训练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其他拥军优属服务组织均在市双拥办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二是文艺搭台、百花齐放原则。2001年成立的淮安双拥艺术团吸纳了全市各企事业单位的文艺骨干、志愿者,多次赴山东日照、江苏连云港、射阳和辽宁海城、安徽大别山区、上海吴淞口为驻淮部队外训官兵和域外共建部队官兵慰问演出。市爱国拥军协会聚集38个大中专院校和金融、电力、通信、保险及民企会员单位,在春节、八一期间慰问驻地部队和优抚对象;文艺界拥军分会和民营企业拥军分会在江苏增力商贸有限公司大力支持下,经常组织文艺骨干“送戏进军营”、“送书画进军营”。淮安市公交车、有轨电车及各地所有旅游景点对现役军人实行免费,爱军拥军成了淮安人民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三是相互支持、共建共赢原则。该市在社会组织、行业组织中广泛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国防意识。民营企业注重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实现军地需求对接。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淮安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于2012年4月得知驻守远郊的某部官兵做饭烧菜没有用上天然气时,主动请缨,筹资700多万元,组织精干力量勘察施工,苦战3个月,铺就一条单项工程跨度最长(5公里)的专线天然气管道。四是立足实际、解决困难原则。淮安是兵员大市,现役军人家庭和优抚对象多。为了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乡镇(街道)充分发挥“拥军优属服务站”作用。在做好节日慰问驻地部队同时,重点负责片区优抚对象的情况登记、拥军优属活动计划制定、组织和实施。青壮年志愿者组成的“拥军优属服务队”在“拥军优属服务站”的安排下,直接联系优抚对象,提供理发,送粮、油、米、面、菜,送药等服务,对特殊人群和家庭,提供照看护理和忙收忙种等服务。

  三、注重培育典型,大力宣传推广,弘扬拥军典型正能量

  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推广,强力助推社会化拥军优属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大对拥军优属先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褒奖力度。2004年初,淮安市首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表彰了91个单位、117名个人,企业占40%;2006年全市60名各行各业拥军模范、爱民模范等受到了表彰;2008年、2012年该市又表彰了86个双拥模范乡镇(街道)、227功臣(先进)单位(其中企事业单位96个,占42%)和308名个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二是加大拥军组织和拥军优属先进典型的培育力度。积极向《解放军报》、《中国双拥》、《新华日报》等投稿宣传拥军典型事迹,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和英模事迹报告会、军地座谈会等形式对双拥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涟水县拥军模范孙茂顺从80年代初开始,自费行程30余万公里,免费为部队官兵传授酱菜和酱醋制作技术、培养副食品加工人才;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一级残疾军人、“全省优抚对象奔小康模范”涟水县吴亚明等拥军模范遍布各行各业,活跃在城乡大地。三是加大学习先进、争做先进、营造奋发向上氛围的力度。市干部培训、中小学校均将国防教育和双拥典型事迹纳入教学内容,及时组织广大军民学习,扩大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带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和志愿者自愿加入拥军优属行列,参与军民共建活动,推动拥军优属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

  支持国防建设没有休止符,社会化拥军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淮安双拥工作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化拥军之路。

  

(淮安市双拥办供稿,作者 宋德成 戴建华)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全国双拥办双拥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55号(全国双拥办) 邮编:100035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3597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6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