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双拥花正红——吉林省白山市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侧记
座落在长白山下的白山市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江之隔,有着近千里的边防线。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以来,他们坚持弘扬传统双拥成果,创新双拥共建模式,在长白山下、鸭绿江边奏响了一曲曲双拥之歌。
让战旗永远飘扬
在全面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中,白山市特别注重红色教育,组织老战士、老军人走进军营向官兵讲述战斗经历。现年八十多岁的刘长俊老人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复员回到了白山。在多年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他退伍不褪色,心中永远飘扬着那一面红色的战旗。为了让后人永不忘记那个烽火连天浴血奋战的年代,他多次走进军营、走进企业、走进学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保卫家乡、奋勇抗敌的光荣历史。去年秋季,他和干休所的老兵们一同来到某边防部队,又一次向官兵们宣讲战争年代那些难忘的场面。刘长俊老人讲到兴奋处,禁不住唱起了当年的军歌。高昂的歌声,热烈的掌声,激荡着每一位官兵的心。官兵们都说,要向前辈学习,不忘国耻、忠于祖国,牢牢地驻守在千里边防线上。
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在今天的这美好的生活中,白山人没有忘记那些曾经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最可爱的人。在临江市大栗子光荣院,我们见到了十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们大多都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复员回乡的老兵,因年事已高,身体多病,基本上失去了劳动能力。为了让他们在晚年能够过上舒心快乐的日子,当地民政部门将这四十名的 “功勋”和他们的老伴陆续免费安排到光荣院来。老兵遗属刘金梅自编了一段快板书:新世纪,新国家,我们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住进了光荣院这个家,服务员态度好,对待老人就像对待爹和妈。我们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烦恼忧愁全放下,心情舒畅天天笑哈哈......”关爱老兵,拥军优属,已成为白山的光荣传统。现白山各个县(市、区),在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都建立了光荣院或光荣间。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常常让这些最可爱的人笑得拢不上嘴来。
为了让红色教育扎根军民,绵远流长。驻军部队在新兵入伍后,官兵入党时,老兵退伍前,都要到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和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为新兵上好第一堂课,为官兵举办一次入党宣誓,为退伍老兵做最后一次告别。地方党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到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各学校组织青少年到纪念馆参观学习。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军民热爱祖国、强边固防的思想意识,也有利地促进了双拥工作的深入发展。
爱心架起幸福桥
浑江区三道沟镇三岔河村党支部,是与驻地部队三道沟边防派出所建立党组织共建关系较早的一个村。在支部共建中,村党支部指定一名委员兼任派出所副教导员,派出所指定一名党员警官任村支部副书记。军地双方共上一堂党课,共同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共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双拥共建的健康发展。地方为部队国防建设添砖加瓦。在共建中,三岔河党支部了解到边防派出所缺少一个警务室,他们便及时向区领导和民政部门进行汇报和衔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万余元新建了警务室。在文化拥军中,村党支部利用“八一”、春节等各种节日,组织村民排练节目,走访慰问,并将村里的民间艺术爱好者创作的好作品送到了警营,指导官兵创作奇石根雕等艺术作品。部队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近年来,边防派出所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官兵100余人次,帮助三岔河村修筑水泥路10公里,砂石路6公里;改造自来水管线6500延长米。关心村民,扶贫助困,在派出所的官兵中蔚然成风。村民周玉伟身患残疾,两个儿子天生弱智,住房年久失修,给家庭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派出所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他翻修了房子。近几年来,派出所先后与15名孤寡伤残病人结成帮扶对子,资助困难群众12户,为他们捐款8000多元,送去慰问品等近万元。与村党支部一同帮助40余户家庭脱贫致富。为村民架起了致富桥梁。
抚松县在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中,始终把军民共建抓在手中,组织驻抚松军警部队、机关干部、民兵近300人,对环县城的松花江两岸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整治,美化了驻地环境;积极参与县委开展的“查民情、体民意、解民忧”进万家活动,组织5个军警单位走访特困家庭239户,送去米、面、油,发放联系卡和创业、就业服务手册;人武部还为松江河镇长青村、抚松镇、西川村和东岗镇新华村提供了电脑、桌椅、液晶电视等办公设施。在科技拥军活动中,主动帮助部队解决教育培训、战备执勤、科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全县确定社保、教育、科技、粮食、司法等五个部门为科技拥军单位,并与部队签订了相关拥军责任书。近年来,以创建学习型军营为载体,为部队开办电脑、英语、厨师、养殖、修理培训班15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320人。
建设社区双拥新平台
在“双拥在基层”活动中,社区作为社会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利用接触群众、联系群众最直接、最便捷这个特点,和驻军部队一起走进百姓,心连心,手挽手,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共同浇注双拥之花。
临江市解放社区主动与驻社区的临江边防大队结成双拥共建对子,在棋盘式布局,网格化管理,捆绑式服务中,组织警力下沉进社区。驻区官兵和社区干部按分工一同进入到各个网格,共同为那些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排忧解难。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黄东泽,一直跟外公外婆居住,外公身患脑血栓后遗症,外婆身患肺心病,难以照料黄东洋的日常生活学习。负责网格的官兵和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并发现黄东洋在洗澡时常常使用洗衣粉,身上已经起了一些疹子。于是,负责网格的官兵便一次次地领着他到公共浴池洗浴。鉴于这个家庭的特殊情况,军地双方共同与白山市儿童福利院取得联系,将他安置到了儿童福利院。同时,负责网格的官兵还与社区的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的孩子结成帮扶对子,一面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一面进行心理辅导,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兵爸爸”。为了深化为民为兵服务的力度,解放社区和边防大队共同建立了社区微服网站,把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杂事、乱事、难事通过网站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为更多的给地方以支持,公安边防大队还建立了慈善工作站。
社区认真协助部队开展工作。近几年,面对征兵动员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社区坚持每年通过网格化排查,及时摸清应届的高中生和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并深入适龄青年家中去,反复宣传应征入伍、保家卫国的光荣职责和优待军人的法规政策等,使这些适龄青年的家庭都高高兴兴把孩子送到了部队。
社区就像部队的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散发着浓浓的亲情。浑江区宜宾社区在建设文化平台、帮扶平台、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了法律进军营、计生服务进军营、文化技术进军营、贫困儿童进军营活动,协调驻区部队下属的单位与基层法院签订《警地法律共建协议书》,邀请地方法院结合案例为官兵进行普法教育。社区计生干部为官兵提供防治疾病、优生优育、关爱女孩和生殖保健等知识的咨询服务。组织学校教师为部队官兵补习文化课,教唱革命歌曲,开办了警校预考考生补习班,参加培训的25名士兵有7人考上了警校,名列全省第一。每年“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等,组织贫困家庭的孩子进部队参观学习,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为现役军人解决后顾之忧,是社区干部一直传承的光荣传统。边防支队军嫂杨毅平,今年初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宜宾社区干部主动到她家里探望,帮助洗涮做家务。她的丈夫得知后,深受感动。家住浑江区古兰社区的现役军人马欣,母亲没有工作,父亲只有400余元的工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去年,因母亲身患急性阑尾炎急需手术,父亲马文国在亲友中筹措手术费用后,给原本困难的家庭更是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社区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主动地为其申办了临时救助,在职党员还购买了米、面等生活必需品,解决了燃眉之急。
走进军营锤炼企业文化
白山方大集团是省内较具规模的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多年来集团始终把爱国拥军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锤炼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驻白山各军警部队共同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教育,是集团在企业发展中一直坚持的核心文化之一,他们在制定规划,宣传国防知识,推进国防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中,多次组织全体员工参观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七道江会议旧址等,教育员工牢记历史、爱国拥军,从思想深处树立拥军优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开展大型共建联谊活动是集团锤炼企业文化的第二个方面,自2000年集团成立以来,每年的“八一”建军节,他们都要邀请驻地军警官兵与员工一同举办庆“八一”文艺演出等大型联谊活动。在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中,他们组织公司文艺骨干排练节目,到部队慰问演出,深受官兵的欢迎。组织开展拥军慰问活动,是锤炼企业文化的第三个方面。每当“八一”建军节来临,他们都带着家用电器、文艺器材、生活用品等来到驻地各军警部队走访慰问。2014年7月中旬,他们还翻山越岭来到长白山第一哨、长白山好五连看望长期驻扎在那里的全体官兵,向他们表示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在走进军营锤炼企业文化中,他们还结合企业实际,多次邀请白山消防支队到企业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消防技能培训,帮助员工提高消防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阵地,宣传军警部队中的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感染、教育和影响广大员工,从而激发广大员工做好双拥工作的政治热情,促进军企、军民关系良好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白山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双拥在基层”活动正在结着丰硕的成果。(吉林省白山市民政局 刘宝佳、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