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双拥网

全国双拥办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收藏本站

临清市深入推进退役军人进校园 打造高素质“兵教师”队伍

  临清市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优势,通过退役士兵安置、公开招聘、学校聘任等渠道,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70余名退役军人成为兵教师,进入校园任教、任职。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上好军人退役“第一课”。把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作为军人退役后“第一课”,实现由部队建设主力军向地方发展生力军的顺利转变。截至目前,共有 680余名退役士兵参加适应性培训,参训率达 100%。探索推动培训就业模式,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 290余人。统筹运用各类媒体,宣传高职相关政策,鼓励退役士兵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累计有 200余名退役军人报名参加高职扩招、退役复学及退役入学,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兵教师”的政治素质,为教师队伍带来了新风。

  二是探索带编入伍,服下退役后路“定心丸”。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应征入伍服役,结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预留部分事业单位用编进人计划,单设岗位,组织招考,征集符合条件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带编入伍。通过公开招考程序,对录取考生办理入编手续后,带编参军入伍。服役期满后,安置到编制关系所在单位。目前,已连续两年共计带教师编入伍 20余人。部分优秀退役军人在部队练就了“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基本功,成为充实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其中,临清市工业学校“兵教师”云龙被评为第二届山东省退役军人就业之星。

  三是坚持招聘结合,搭建校园任教“多平台”。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在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按 12%的比例,定向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目前 20余名退役军人成为学校正式在编教师,其中事业编招聘考试录取 10余名。2023 年计划招录 23 到26 人,进一步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毕业生优先到中小学任教。在退役军人公益岗专项招聘中,安置录用从事学校安保工作,目前共计安排600余名,占全部公益岗的 26%;对于符合条件的转业士官,根据个人特长优先考虑教育系统安置。加强退役军人与校园之间供需对接,鼓励学校在国防教育、行政人员聘用中着重考虑退役军人;同时利用退役军人报到、适应性培训和重大节假日等节点,摸清退役军人就业需求,筛选符合条件的鼓励进校园。清华园、文启等学校共计聘请军事教官 20余名。

  四是开展铸魂活动,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发挥退役军人人格教育独特优势,组织开展退役军人进校园“十个一”活动,评选第一批双拥特色学校10所。临清羡林小学被全国双拥办评为“八一爱民学校”。从优秀退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兵支书中,聘用学校思政教员10余人,由双拥办和学校共同颁发聘书,常态化到学校参加公益活动。开展以“倾听红色故事 照亮成长之路”为主题的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组织 “老兵宣讲”队伍40余人,到学校宣讲军旅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组建军训教官队伍,走进各高级中学为高一新生开展军训活动,年均参与人数达160余人次。大辛庄中心小学为双拥特色学校,从在部队曾立功受奖的英雄模范、转业干部、退役士兵中,选聘“兵校长”、“兵辅导员”、“兵教官”各一名,建有双拥工作站一间,积极开展十大英模进校园活动、英烈故事进校园和双拥国防教育等活动。聊城幼儿师范专门成立学生国旗护卫队,由本校退役军人老师担任教官,该校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全国双拥办双拥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55号(全国双拥办) 邮编:100035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3597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6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