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双拥网

全国双拥办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收藏本站

龙泉奔涌双拥潮——江西省遂川县创建“双拥”模范县纪实

  巍巍井冈山高,绵绵泉江水长。遂川古称龙泉,于公元199年建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她位于罗霄山脉南麓东段,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原中央苏区、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县有优抚对象3万余人。


  遂川有着悠久的“双拥”传统,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官兵就和老百姓建立了生死与共、鱼水相依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亲手创建了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府,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成为人民军队铁的纪律,创造了拥政爱民的典范;随后,毛泽东在草林亲手创建第一个红色圩场,为井冈山根据地提供粮食、布匹、医药等物资,成就了一段拥军支前佳话。新的历史时期,遂川人民继承“双拥”好传统,谱写“双拥”新篇章。


  保障篇


  在遂川,拥军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边,而是件件落实在具体行动上。2014年7月,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联合发文,调整充实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军地各部门“一把手”组成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领导政绩评价体系。建立了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县四套班子领导都要走访慰问驻军官兵、军烈属,召开军民座谈会、联欢会,共商大计,共叙军民鱼水情。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驻县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有力支持。将20多亩土地无偿划拨消防大队,并资助新建7500㎡营房;同时还为消防大队添置大吨位水罐车、抢险救援车、消防器材。同年又把县城环境优美的一块20亩土地无偿划拨给武警中队,资助新建了武警中队营房。


  县妇联常年组织妇女为驻军纳“拥军鞋、拥军垫”,将贫困烈、军属列为帮扶对象,农忙季节帮缺少劳力的烈、军属义务劳动;县卫生局组织医疗骨干为驻县部队官兵体检、义诊;县图书馆设立军人图书阅览室,还定期为消防大队、武警中队赠送图书。在全县开展“模范现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模范军嫂”、“模范军人家庭”评选活动,掀起拥军新高潮。


  县双拥办做到有机构、有编制,落实专职人员2名,各乡镇党委、双拥成员单位也落实了双拥工作人员,村(居)委会、学校等单位成立了394个服务组织,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双拥工作网络。


  宣传篇


  为切实抓好“双拥”创建工作,遂川县召开了各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双拥”模范县动员大会。宣传、教育、文广、驻县部队等单位将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中小学校每月开设一堂国防教育课,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国防讲座,每周举行升(降)国旗仪式;按照《国防教育法》对学生进行了军训,在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县城竖立4块永久性“双拥”宣传牌。


  每年新兵入伍,跨进军营第一课,就组织新兵参观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建军节和征兵期间,大力宣传《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将每年八月定为“双拥”宣传月,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县委机关报《今日遂川》开辟“双拥”专刊。县炫舞飞扬拥军艺术团连续5年到驻县部队慰问演出,赢得广大官兵交口称赞。在枚江乡,一组由当地农民手工绘制的“双拥”文化墙栩栩如生,引来不少游人驻足观看。人民网、江西日报、江西民政等中央省市媒体多次宣传、报道遂川“双拥”工作。四年来,县以上新闻媒体采用“双拥”稿件194篇。


  实干篇


  遂川县切实保障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为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民政部门摸清底数,将特别困难的优抚对象纳入低保,给予及时救助。四年来共发放优抚资金6339万元;为解决重点优抚户住房难题,四年来为148户优抚对象,拨付建房补助金136万元;在医疗保障上,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档案。就医时凭《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减免手册》和身份证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享受“三免四减半”的医疗待遇。同时,遂川县对孤老优抚对象进一步做好集中供养工作,大汾光荣院扩建了20亩,戴家埔光荣院进行了整体搬迁,县光荣院的院民房间安装了空调、电视、洗衣机,院容院貌得到明显改观,让孤老优抚对象享受更为优质的养老服务。


  遂川县切实兑现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严格执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城镇不低于职工平均工资的30%,农村不低于农民人均收入70%的标准,并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


  安置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遂川县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暂行办法》、《关于扶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采取政府指令、有偿安置、自谋职业等途径,每年由财政列支自谋职业专项资金,用以保障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的基本生活。先后有158名退役士兵参加了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荐206名退役士兵在县治安巡防队、县交警大队和园区企业就业。


  四年来,遂川县认真抓好军转干部、转业军人家属、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对符合安置条件的65名退役士官,全部安置在综合执法局、房管局、交通局、林业局等岗位较好、收入稳定的单位,做到了部队、退役军人、接收单位和安置部门四满意。县城市综合执法局2012年至今连续三年接收退役士官共计39名,还从社会上优秀退役士兵中招聘城管临时工,每年安排一定指标转正。2014年12月22日,首届遂川县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座谈会在碧洲镇召开,会后把退役军人送回家里,开创了既欢送应征青年入伍、又欢迎退役士兵返乡的新局面。这年,有6名优秀大学生退役士兵考取全省事业单位招聘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岗位。


  爱民篇


  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同心一家亲。一直以来,驻县部队将拥政爱民工作纳入部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处处闪现驻县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官兵的身影,他们始终冲在最前面,能吃苦、不怕累、有作为、敢担当。


  2014年8月12日,遂川县遭遇近年来罕见短时局部集中强降雨,汤湖镇、左安镇、戴家埔乡发生严重山体滑坡自然灾害,老百姓生命财产危在旦夕。灾难面前,驻县部队与全县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争分夺秒抢救伤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奋战曲。


  在创建生态遂川中,县人民武装部先后组织民兵应急分队1300人次,参与山川、河流治理;组织民兵4000余人次,参加扑灭山火20余起。


  县消防大队强化“军人帮扶小组”、“青年志愿者服务团”、“119抢险救灾受理台”,制定每半月清扫一次龙泉公园,每月向政府和公安机关作一次工作汇报等为民、便民服务“八个一规定”。四年来,共接警出动364次,出动车次721辆次、投入力量2760人次、抢救人员132人、挽回经济损失3102.4万元。


  县武警中队坚持节假日为车站值班执勤,坚持为小区群众清理垃圾、为困难群众运煤气燃料,组织官兵义务献血,义务为周边群众和五保老人收割插秧。


  特色篇


  县委、县政府自2013年起投资300多万元,对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进行改造,新增了工农兵政府创始人的雕像、沙盘、各类文物,注重用声、光、电,再现当年创建工农兵政府的情景。


  在枚江乡,泉江河畔莲溪村,一排排塔柏傲然屹立,一棵棵香樟绿荫如盖,一根根翠竹挺拔秀丽,四横九纵的道路网井然有序,全县21个乡镇952座烈士墓集中迁葬在这里,实现让烈士长眠在最美的地方梦想。这些安葬的革命烈士,90%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遂川籍红军。在零散烈士设施抢救保护工作中,遂川县创新工作思路,把集中安葬区建成了新的革命烈士陵园,成为了最好的“双拥”教育基地,获得2014年全省民政工作创新奖。


  在草林镇,遂川县把当年红色圩场的修复,作为落实“双拥”的最好体现,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修复老街、毛泽东旧居、“双拥”广场,还新建了红色圩场展览馆,让当年拥军支前的情景重现今日。


  在五斗江乡,新建的红军广场里“七送红军五斗江,江上船儿穿梭忙。千军万马江畔走,十万百姓泪汪汪”的军民鱼水情一目了然。


  在西庄村,拥军广场的每一尊雕像、每一幕场景、每一件实物,都寄托后辈对红军的敬仰,对烈士的怀念。


  奔流不息泉江水、绵绵不绝双拥情,耕耘国防事,收获太平年。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遂川县,必将以创建双拥模范县为目标,以抓铁留痕的决心,踏石留印的力度,深入持久地抓好“双拥”工作,把“双拥”之花浇灌得更加绚丽多彩、璀璨夺目。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双拥办  杨唐达、刘祖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全国双拥办双拥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55号(全国双拥办) 邮编:100035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35976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6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