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心全意服务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群众
昆明总医院1949年3月始建于安徽亳县,前身为第二野战军第八野战医院三所,1950年初随陈赓将军二野四兵团进驻昆明。近年来,医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生命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建设依靠人民、发展不忘人民、成果惠及人民的思路,不断把“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融入少数民族建设,聚智扶贫帮困、聚焦救死扶伤、聚力军民团结,把思想统到位、把服务做到位、把困难解到位、把民心聚到位,赢得了少数民族同胞的信任、理解与支持,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军民互助、推动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医院骨科被国务院表彰为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一、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思想统到位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着力促进民政团结。一是从深化认识上入手。云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还比较落后,25个世居少数民族更是分散居住全省各州、县、村、寨,不管是文化水平、思想觉悟、意识形态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医院领导班子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地方和军队的共同责任,没有少数民族群众的健康,就没有全省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是硬指标,任务再重,也不能打折扣;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事情再小,也要落实好。为此党委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政治部每月组织一次情况分析、业务部门每周作一次情况通报,不断增强做好少数民族医务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从加强领导上跟进。在形式上,注重顶层设计,医院党委专门成立“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抽组机关、科室和专家成立调查组,对近年来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思想观念、流行疾病等进行调查摸底,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在工作上,重点对来院少数民族重病患者的接诊、检查、治疗和语言沟通、心理疏导、生活保障进行重点服务,从领导力量上强势推进,确保机制运行有力有效。三是从制度规范上落实。近年来,围绕创建“一强五好”医院(卫勤保障能力强,模范管理、研究型、数字化、节约型和军民满意),结合反“四风”、改作风、纠行风要求,规范完善各级各类医疗行业规章300余项,对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人口聚集的地方,每年都制定帮扶措施、巡诊计划和诊疗规范。对来院就诊的医保、社保、新农合少数民族病人,不准推诿、拒收、转诊,不准带有歧视、诋毁和侮辱言行,不准用高价药、自费药、不合理用药,从制度上确保少数民族医疗政策在医院落到实处、得到好处。
二、积极开展为民务实帮建工作,把服务做到位
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扎实务实做好少数民族健康服务保障工作。一是优质资源进社区。持续开展“义诊到社区、名医进家门”活动,抽调骨科、心内科、中医科、眼科、皮肤科、老年病等科室专家,走进老旧小区、边远社区、养老院、福利院和聋哑学校,为社区居民和空窼老人检查身体、送医送药。近年来,医院先后派出专家382人、义诊38次、服务百姓18.5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达4.8万余人。二是优秀医师下乡村。在服务城镇居民的同时,医院主动参与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和云南省军区政治部及《云南信息报》共同参与的“责任中国·千里边防送健康”大型义诊活动,派出回族、彝族、白族、傣族专家和技术骨干携带药品和诊疗设备,深入文山、红河、临沧、怒江等8个州市25个边境县,为2000多名官兵、4000多名边疆小学师生和10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治疗,发放10余万元爱心药品及近万册健康宣传知识手册。今年6月,由院领导带队先后到昭通鲁甸、永善、巧家等地震灾区,深入灾区安置点、学校、乡村、福利院、孤儿园、特殊病学校及驻地军人、一线执勤民警巡诊,累计行程1800余公里,接诊4000余人次,赠送价值近15万元的药品,受到广大官兵和群众的热烈欢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医院分别由主官带队,分别赴贵州黔西南和黔东南开展服务百姓大型义诊活动。三是先进设备到一线。为改变云南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乡村卫生所仅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老三样”检查病情的困境,医院每年组织巡诊医疗队带便携式B超机、心电彩超、血液分析仪等检查设备,赴边疆一线为军民服务。同时,派出医学工程科技师随队到各单位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对操作技师进行指导、培训和帮带,为群众看病就医守好第一道关口。医院近5年来,共向基层医疗单位赠送的电子血压计、理疗设备及常用药品耗材价值达500余万元,治疗筛查确诊先心病儿童200余例,420余名白内障患者在医院得到及时手术治疗、重见光明。
三、充分发挥军队军医军人优势,把困难解到位
充分利用军队军医军人在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心目中树立的良好形象,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一是组织尽心帮。着眼致力于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创建“大门诊、小病房”发展模式,建立特需门诊、午间门诊、夜间门诊,开展周日义诊、电视义诊、各专科专病日义诊和日间手术,推出手机挂号、网络挂号、预约挂号,为缓解群众看病“三长一短”难题打出了组合拳,实现来院看病一站式全流程便捷高效服务。通过严格药品、耗材管控,实施合理用药月通报、周讲评、日抽查,地方人均患者住院费用从2.1万元下降至1.4万元,医院运行成本大幅降低,有限的医保统筹经费惠及了更多患者,群众“看病贵”问题成功破解。开展“三基”技能培训、大内外科主任查房和“高端模拟人”诊疗操作竞赛,临床业务技能和基础医疗质量稳步增强,我院和云南省交警总队共建的全国首家“高速公路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已收治高速公路车祸伤9526名,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二是军地合力扶。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质量,变“送健康”为“种健康”,医院先后派出12批次共50余名机关干和临床业务骨干到云南南华、元阳、禄劝及西藏岗巴县人民医院等开展技术指导,举办医疗专题讲座,免费安排这些医院医生到骨科、眼科、心内科等特色专科进修学习。2013年7月,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医院按照军区党委首长指示,启动《帮扶驻地乡镇卫生院医师培训管理办法》,为云南和贵州培训少数民族基层医疗卫生骨干300余名,此举深得上级党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三是领导重点做。充分发挥医院民族医生与民族群众民族同、语言通、感情近的优势,对入院治疗的少数民族群众,科室都会根据病人的民族特点和生活习惯,尽量安排少数民族医生和护士为这部分病人进行诊疗服务,使各族群众到医院看病感觉到像回家一样体贴温馨。特别是像医院马燕副政委,医务部徐永清主任、心血管内科杨丽霞主任、保健办薛山主任等一大批院部领导、专家和医疗骨干,多年来始终站在为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健康服务的第一线。今年9月,医院马副政委积极协调救助云南文山红甸回族乡脑膜瘤患者沐羽的事迹,就被文山州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四、着眼边疆各民族团结稳定进步,把民心聚到位
做好少数民族思想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责无旁贷。一是坚持用真理引导。2012年,一患有红斑狼疮的回族患者,求救多家医院都被拒收的情况下,医院接收后还是因病情危重医治无效死亡,其家人从老家纠集20多人来院医闹,后经医院多方做工作,最终成功说服患者家属认识到国家民族政策的好心、医护人员的苦心、团结稳定的中心。二是坚持用真情感召。院党委始终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服务边疆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主动掌握信息、主动未雨绸缪、主动靠前服务。医院每年与云南省双拥办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由院领导带队相继到昭通鲁甸桃源小学、寻甸雷锋希望小学、麻栗坡老山响水小学、腾冲滇滩龙泉小学、南华雨露中心小学、昆明谷律民族中学等地,为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孩子购买学习教具,进行健康体检、捐赠电教室等送健康、送爱心、送温暖活动。三是坚持用真心服务。努力为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服好务是医院践行习主席“三严三实”重要指示,落实“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着力帮助边远山区群众解决“看不了病、看不起病、看不好病”和“因病生恨、因病返贫、因病失信”等突出矛盾问题,切实为促进边疆各民族人心归聚、团结稳定作出应有贡献。(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