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红军的足迹前行——武警云南总队迪庆支队拥政爱民工作纪实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进入云南迪庆,期间模范执行党的政策,严守群众纪律,与藏族人民结下深厚情谊,僧侣群众自发帮助人民军队扩充兵员,筹集粮款,抢运掩护伤员,运送武器弹药,贺龙同志还亲笔书写了“兴盛番族”的锦幛赠与松赞林寺。80年后的今天,武警迪庆支队官兵自觉践行拥护地方政府,支持地方工作,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与公益事业建设,赢得了“雪域高原菩萨兵”的美誉。支队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迪庆州委、州政府多次评为“支农服务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430余次抢险救灾,140余名罪犯绳之以法,2名官兵献出年轻宝贵生命——
忠诚奉献的激情像火焰一样升腾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红军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实现强军梦的征程中,支队官兵坚决贯彻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各项指示精神,坚持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不断在爱民、帮民、护民的实践中注入新内涵、加入新活力。
2006年1月5日,香格里拉虎跳峡镇宝山村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接到驻地党委政府领导指示后,支队立即收拢人员,紧急抽调100余名官兵,连夜赶赴火场实施扑救。支队教导队21岁藏族新训班长平批在扑火灾过程中,不幸被一根枯木砸中,当场壮烈牺牲。2001年7月13日,总队医院到支队代职的技术13级医师赵若涛,积极参加驻地抗洪抢险,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被飞石击中颈部裹走了头颅,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
2008年 2月21日,犯罪嫌疑人旺登因感情问题对德钦县电网公司女职工和永梅连捅7刀,致其当场死亡,随即逃离现场,不知所踪。抓捕过程中,官兵们冒着-19℃的严寒,连续长途行军近30个小时,将企图越境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击毙在了中印边境线。返回部队时,县城居民敲锣打鼓欢迎官兵凯旋。
2013年8月,川滇交界“8.28”“8.31”地震发生后,支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武警总部命令,冒着2300多次余震的危险,分三个批次向德钦县奔子栏镇、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幸福村、汤满村三个方向累计动用兵力1610人次,营救被困人员27名,转移受灾群众1000余人,排除各类险情50处,抢修输水管道14千米,义务巡诊1800人次,免费发放价值13000余元的药品。
近年来,支队先后圆满完成独克宗古城“1.11”火灾扑救,建州50周年庆典、奥运火炬传递、香格里拉康巴艺术节暨民族团结节大型演出、香格里拉更名十周年庆典、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金秋赛马节、松赞林寺佛事活动安保,扫黑除恶、抗洪抢险、雪灾救援、森林火灾扑救等各类急难险重任务400余余次,广大官兵勇上一线、敢打头阵,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为迪庆藏区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与234个村民小组挂钩帮带,和15个基层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10多万群众得到实惠——
扶贫帮困的品格像金子一样纯粹
在藏区,老百姓认识共产党是从认识解放军开始的,认识解放军是从认识“门巴”(军医)开始的。自组建起,支队就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贯穿于保卫香格里拉、建设香格里拉的各个历史时期,通过一茬茬官兵的共同努力,支队拥政爱民工作不断向广度拓展、向深度延伸,其覆盖面和受益人群空前扩大,红军留下的老传统正在书写着时代新篇章。
2013年寒冬,受电网改造工程影响,松赞林寺经常停电,僧侣们的照明取暖和正常生活都成了问题,支队领导了解情况后,马上购买了一台大功率发电机送到寺院,确保佛事活动和僧侣的生活不受影响。2014年,支队又协调总队,从援建经费中拿出50万元,专项用于改善僧人的居住环境,寺院管理委员会丹春主任在给总部党委首长的感恩信中说:“武警官兵把广大僧众当作自己的家人,给他们做的好事就像依拉草原上的牛羊一样多,对他们的关怀就像雪域高原的太阳一样温暖。”僧侣南明朵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和痛风,支队医疗巡诊队长期派出医疗队为他送药治疗,痊愈后的他时时把一张毛主席画像带在身上,逢人便说:“信神信教不如信共产党,武警把我治好了,他们才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为提高服务水平,支队与1所保育院,3个敬老院,29个乡镇,24座寺庙,188个自然村,234个村民小组建立了挂钩帮带关系。筹措300多万元资金,援建了香格里拉市纳赤塘武警爱民小学、德钦县云岭乡武警爱民小学、维西县永春乡腊八底小学,有10余万群众得到支队官兵的直接或间接帮助,迈上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利用重大节假日和民族节日时机,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活动,使军政军民团结更加稳固。支队卫生队长期为藏区群众防病治病,仅2008年以来就先后派出近100批次医疗队深入边远村寨巡诊,医治藏族群众3.6万余人次,发放药品价值近60余万元。
124面锦旗见证辉煌,92块奖章诉说艰辛,1038名官兵立功受奖——
建功立业的姿态像山峰一样高昂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红军长征的历史,就是一曲曲齐心协力谋团结的胜歌。
迪庆高原素有“冰冻三春、雪飞九月”之称。这里的雪山、草地、牛羊、酥油茶和哈达,是每一个旅游者梦中的“香格里拉”、“世外桃源”。然而,现实中的“香格里拉”空气稀薄、紫外线强,年平均气温只有4℃。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70%,是高血压、类风湿、心脏病、关节炎等疾病的多发区、高发区。
打铁还要自身硬!新时期,支队立足岗位践行红军精神不松懈,坚决贯彻习主席“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重要指示,坚持把尊重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他们以“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为总要求,以积极献身强军使命,锻造云岭维稳劲旅为基点,深入学习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强班子、谋打赢,建队伍、正风气,抓安全、争先进”的工作指导思想,部队建设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完成任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认同。
今年初,支队组织即将上岗的新兵参观迪庆红军长征纪念馆,重温当年红军二、六军团翻雪山,穿草甸,斗土司,剿民团,解放迪庆的历史。彝族新兵吉子古坡说:“刚入伍时,我总觉得训练太苦,看到革命先烈以牺牲160多名官兵的代价,解放迪庆的丰功伟绩,我觉得很受教育。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做合格的‘雪域卫士’。”前不久,某中队奔赴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下执行任务。面对寒冷、缺氧等恶劣的生活条件,官兵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出色完成任务。
由于工作措施得力、成绩突出,支队连续多年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党委”、“基层建设先进支队”,先后有600余名官兵立功受奖,德钦县中队被总队记二等功,涌现出了“维护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尹树林,云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李震宇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武警云南总队迪庆支队 王文涛)